×
三龍新村村長董伯起先生-四維5屆校友董玉如

三龍新村村長董伯起先生

 

    董伯起先生別號建軍,民國5年6月18日生,居浙江省嵊縣榖來鎮湖上院,一個群山圍繞、風景優美的農村,居民個性強悍樸實,以農耕為主,父祖皆為鄉中紳縉排難解紛,素為人善。

 

    先生幼年聰慧善強記,古文短篇閱三次即能背誦,祖父嘗謂此子穎悟,令六歲就學,啟蒙讀古書,八歲改入小學,十四歲畢業,後因避匪亂輟學達二年之久,二十歲畢業於省立嚴州中學均名列前矛,後從父命改入浙江大學高工機械科,几三年時領袖西安蒙難,且日寇侵陵變本加厲,內憂外患,國勢垂危,乃響應號召毅然投筆從戎,考入中央軍校(陸軍軍官學校前身)第十四期步兵科,時值七七抗戰暴發,民族主義思想及愛國洪潮澎湃,全國青年均抱捨生取義捨我其誰,爭先恐後,以獻身報國為第一志業。

 

     民國28年元月軍校畢業分發陸軍第79師,以戰功遂升為連長、團附、營長、副團長,37年升為211師631團團長,先生從軍17年歷經抗戰、剿匪二大戰役,其中戰歷最著者:

1.連長任內之「金華保衛戰」,與倍數之日寇血戰五晝夜。

2.營長任內「如臬剿匪」之役,與友軍協守宋家橋,撃潰陳毅匪21團之眾,記大功一次。

3.營長任內「海寧阻匪」之戰,以一營之眾,繳匪人槍一個大隊。

4.營長任內「蘇北李堡」之役,兼程星夜馳援解友之圍,記大功一次。

5.副團長任內「彰武之役」,血戰十晝夜,與友軍協同殲匪二萬餘眾,獲頒「光華甲種獎章」乙座。

6.團長任內「贛粵桂剿匪」戰役,內以固本清遠攻克。

 

    民國27年5月因對三民主義有崇高信仰,遂加入中國國民黨,惟未對黨務並作任何活動,因認為國民革命軍人之職志是為實行三民主義而作戰,應以效忠黨國、定邦安國為職責,並無需另作活動也,且自身投身軍旅之動機,就是基於民族思想與愛國心,一息尚存,定誓與敵人奮戰到底。

 

    先生個性剛強,嫉惡如仇,不喜邀功諉過,腳踏實地,只問耕耘不問收獲,功過得失在所不計,就是具有這種剛正不阿之性格,所以得到眾人的讚許與信任,遂於解甲退伍後,被村人推舉為三龍新村第一任村長及金龍里第一任里長,建村之初,篳路藍縷,物資缺乏,萬般皆難,先生肩擔重任,不計個人榮辱,一趟趟親往桃園縣政府,為爭取全村福利經費,數次大發雷霆,甚至拍桌力爭,村內電力及自來水、馬路溝渠等建設,次第完成。民國53年更感於埔心人口快速成長,但無中學,地區學子必需搭車至楊梅、中壢、桃園等地,方得就讀。乃聯合地方鄉紳耆老,如埔心四維里謝宏恩里長,五守新村自治會長鍾老夫人等,經過無數次的會議討論,終於爭取楊梅中學在埔心設立分部,後為仁美初(國)中,並由張玉楨先生為第一任校長,董伯起先生為第一任家長會長,嘉惠在地學子,免於車舟勞頓。

 

    先生於西元2000年1月9日往生,享壽84歲,離世時僅留一份遺囑,其一生兩袖清風,並無恆產可留傳子孫。觀先生一生,雖非屬功成名就,但其效忠黨國,不計小我,全力以赴做人做事的態度及精神,足供後輩景仰及效法。